Sun, Aug 10, 2025

知识点滴:中国四大名著

     中国有四部非常出名的文学著作, 分别是《三国演绎》, 《西游记》, 《水浒传》和《红楼梦》。这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里面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被一代代人津津乐道。 

      《三国演绎》的作者是罗贯中。 讲述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代, 蜀国、魏国和吴国争夺天下的故事。里面非常有名的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等等。这些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 比如诸葛亮不但聪明, 而且沉稳。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如果你上过马力平中文课, 你一定读过这本书里的故事。 它讲的是一个猴子, 名叫孙悟空,陪师傅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在去取经的路上, 他们碰到了各种各样的妖怪, 孙悟空都能火眼金星的识破妖怪, 打败妖怪。

    《水浒传》的作者据说是施耐庵。 这本书讲的是中国历史上,北宋时期农民起义的故事。里面有很多历史人物。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讲的是, 一个名叫武松的人, 喝醉酒,路上碰到了一只老虎,武松成功地打败老虎的故事。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本书还有一个名字叫《石头记》,它讲的是一个很大家庭里每个人的命运的故事。

 

知识点滴:中国四大名著

阴阳太极图

这幅太极图用了很简洁的办法把中国人的世界观表达出来了。世界非常复杂,所有的事情都在变化之中。很多事物都是由于相反的性质而产生的,比如白天和黑夜。如果没有白天,人们不会知道什么是黑夜。这叫做“相反相成”。这些相反的东西被归到“阳”和“阴”后,世界就显得更整齐了。

半夜十二点黑夜是最强的,这个子时已到,黑暗就会开始减退。阴和阳一达到极端就会开始退。阴里面是会有阳的,阳里面也是会有阴的。相反相成的事物是会不停的变化的。

 

photo credits: Tom Fisk on pexels.com

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是一个古老的神话,讲的就是世界的起源。

很久以前,天和地是连在一起的,圆圆的。盘古就生活在这个球里。盘古住在里面非常不舒服,所以他就希望可以快点长大,把天和地打开。盘古越长越大,也非常有力气。有一天,他一顶,天和地就分开了。这一下,他长得更快了,天和地的距离也越来越大了。他这样长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觉得太空了,所以他就把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血变成河,身子变成山,气变成风。就这样,地球就产生了。

盘古开天地

孙子兵法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经典古书,孙子兵法就是其中一个。

    孙子兵法到底讲了些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春秋时,一个叫孙武的(后世们尊称他为孙子),总结概括了一些军事战斗计策和战争谋略,记载在竹简上并流传下来。作者孙子最推崇的兵法谋略是用和平的手段来取得最终胜利。而获得这种不战而胜的成功需要在各个方面得到支持,具体而言,包括道、天、地、将和法。

    ”得道“讲的是统治者与公民之间的和谐关系。当人民得到公平和尊重地对待,并能分享国家的收益时,人民就会忠诚,并且在发生对外战争冲突时更愿意支持政府的决定。如果人们相信保卫国家就是保护自己利益和家人时,他们会更愿意支持和参与战争。天就是指天气,即进行战斗的季节和条件。比如冬季严寒和夏季暴雨可能阻碍部队行进,暴风雪或干旱也会给部队带来安全健康的危险。地代表的是地形,特殊地理环境和地形特点可以极大的影响战斗结果。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地形地势,如何对应不同地势进行兵力部署和各类兵器火力安排。将,就是领导者的素质,将领应该战争经验丰富,值得信赖、仁慈、勇敢、严厉。有了这些品质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并可以指望人们支持他们。法,讲的是如何管理部队,合理安排并任命军队里的各级军官,并制定出令人信服并能严格执行的各种政策和条例。

    其实掌握好这五个方面的知识,并能加以灵活运用,不仅仅可以指挥军事战争,还可以帮助你在生活和其它工作中取得成功。

孙子兵法

二十四节气

中国人把一年分成了二十四个节气。这些节气为人们提供了农业上的指导。比如说,立春是农民开始种庄稼的时候。每个季节一共有六个节气,其中的两个节气代表季节的开始和中间的高潮。四个季节开始的节气是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四个季节中间的节气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夏至是白天时间最长的一个节气,和冬至是白天最短的一个节气。春分和秋分是白天和黑夜时间相同的节气。想记住二十四节气的人,可以学背下面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

文化小知识: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使用平面的、关节可动的、镂空的人形,并将其置于光源与半透明屏幕或布帘间,用以叙说故事及娱乐的传统表演艺术,用于娱乐以及宗教和教育目的。

皮影戏是近现代之前在中国流行的木偶剧形式之一,主要是夜间娱乐活动。人们在屏幕上上演戏剧,使用简单的灯,架子,薄的屏幕或布料投射图像,并添加音乐和声音效果。灯照亮了屏幕,人们可以移动雕像进行戏剧表演。

皮影戏在中国活跃了2000多年,作为曾经深受民间喜欢的娱乐活动,这门古老的手艺运用优美的造型、多姿的剪影、动听的唱腔和灯光渲染,陪伴无数人度过了欢乐的时光。




文化小知识: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