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28, 2024

All Stories

一封跨越代沟和文化鸿沟的来信 —-专访《亲爱的妈妈,亲爱的爸爸》征文比赛获奖者

近日,华美博物馆与Calvin J Li纪念基金会合作发起的面向全美华裔青少年的征文比赛《亲爱的妈妈,亲爱的爸爸》揭晓。这个比赛旨在探讨亚裔美国人社群内的代际交流问题,要求孩子们写一封公开信给父母,表达他们想对父母说的一切。

2023年5月27日,该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圆桌讨论,让比赛获奖者分享他们的想法。第一名获奖者是斯嘉丽·雅各布森(Scarlet Jacobson),第二名获奖者是妮可·王(Nicole Wang)和安德里亚·张(Andrea Zhang),第三名获奖者是艾琳·江(Eileen Jiang)、艾米丽·钦(Emily Chin)和袁程(Yuan Cheng)。

圆桌讨论上,获奖者们被问及同一个问题:如果他们在写信期间或之后与父母进行了交谈,他们的父母有什么反应?

大多获奖者都试图告诉父母自己的感受。无论是因为没有被理解还是在交流方面遇到困难,他们都希望父母知道他们的感受并调整自己的行为。

接下来,主持人根据每位获奖者的文章提出了个性化的问题。他们的回答都突出了代际之间期望的差异以及彼此之间的不理解问题。有些父母可能希望孩子更多地专注于学习,而孩子则想和朋友一起玩或玩自己喜欢的视频游戏。由于成长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孩子和父母往往有不同的期望。一位获奖者说他的父母“不理解什么是美国人,什么是不同的文化,成长在其中的文化是什么样的。”另一位获奖者感到他的父母“无法理解他是谁”。

然而,有改善代际交流的方法。正如一位作家所说,“沟通、妥协和尊重是与父母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的关键。”这次写作比赛帮助了许多亚裔美国人更好地理解父母和自己。写信改善了两代之间原本可能不稳定或令人困惑的关系。

斯嘉丽·雅各布森的信在数百篇作文中脱颖而出。雅各布森是来自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一名高中生,就读于俄勒冈长老学校,她是一名充满激情的作家,从小就热爱写作和阅读,文学一直是她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和写作成为她处理和面对与家人发生的不同情况的重要方式。

蒙郡华人家长联合会小记者俱乐部采访了雅各布森,了解了她对代际交流的想法和她的创作过程。

雅各布森说,她将自己认为有趣的任何事情都记录在手机上的笔记文档中。其中一个文档保存着家族故事,当雅各布森想回顾某些事情时,她可以将那些往往随着时间消失的小故事和其他琐事组合成一些有条理、美丽的东西。

“这真的很美好,我喜欢它的无序中变得有序起来的过程,”雅各布森说道。

这次,雅各布森的信写给她的祖母,实质上是用一种类似于诗意回忆录或信件的风格重新讲述她的故事。雅各布森在信中描述了她的祖母的三种不同的生活:她的祖母移民时的生活,她现在在美国拥有的生活,以及她将来将会有的生活。

雅各布森的信笺非常沉重,虽然她没有向祖母展示这些信件,但她和妈妈一起阅读了这些文字,这使他们有机会从家庭中过去的事件中疗愈。雅各布森决定以祖母的视角来写作,试图表达她理解的祖母的故事。

“[我想说]我不怪你做过的事情。这没关系。”雅各布森说道。

当被问到亚洲文化在代际交流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时,雅各布森发现,她的许多亚裔美国朋友感觉与家人之间有一种距离,好像关系只是表面上的,成员们在扮演各自的角色。雅各布森发现很难跨越界限,因为这些规范通常在亚裔美国人中根深蒂固。特别是对女孩来说,雅各布森说常常有压力不敢发出声音,提出问题或占据空间。在她的经历中,这种压力有时使她难以与祖父母和父母进行有意义的互动。

“这感觉就像是有一种压力让人变得更小,无论是情感上、智力上还是身体上,”雅各布森说道。

当雅各布森还小的时候,她觉得一切都很顺利,更加美好。随着她的成长,雅各布森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这是她在年幼时无法做到的。她注意到了她自己家庭内部的动态,以及在朋友家庭中的文化,有时她感到奇怪。

这次参加征文比赛,让她发现她对父母的理解和父母对她的理解之间有一个重要的断层。虽然她爱自己的父母,但她发现自己在家庭中有时感到孤独。她和她的父母经历了不同的成长环境,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这种差异导致了她和她的父母之间的代际交流困难。

雅各布森认为改善代际交流的关键是倾听和接纳对方的经历和感受。她提到了尊重、开放心态和包容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建立真正的对话和理解。她认为双方都应该努力理解彼此的背景和文化,以促进更好的代际交流。

雅各布森和其他参赛者的获奖作品使我们认识到亚裔美国社群中代际交流的挑战和重要性。这次比赛为年轻一代与他们的父母建立起一种新的对话渠道,帮助他们理解彼此的想法和感受。通过倾听、尊重和开放心态,我们可以加强代际之间的联系,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和理解的社群。





一封跨越代沟和文化鸿沟的来信 —-专访《亲爱的妈妈,亲爱的爸爸》征文比赛获奖者

公民集会 为公平教育鼓与呼

学生公平入学组织(SFFA)起诉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涉嫌招生歧视亚裔的案子,历时八年多,终于在10月31日在美国最高法院开庭审理。

            10 月 30 日,SFFA和美国亚裔教育联盟(AACE)在最高法院前举办集会,反对平权法案,要求平等公正的受教育权利,呼吁停止基于种族和肤色的歧视。蒙郡华人家长联合会小记者俱乐部的学生记者采访了这一活动。

在海报和标语的海洋中,集会的组织者和许多反对招生歧视的重要人物现身支持,并发表了讲话。

哈佛大学和北卡大学招生案背后的法律策略师Edward Blum 阐述了他多年来反对平权法案的原因: “我相信种族不应该是影响教育的因素。” 在集会上,他接受了小记者的采访。他说:“我认为现在在大学招生中,不仅是你们亚裔受到了种族歧视,白人也遭遇了不公平的对待。我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在公平的情况下接受大学教育,而不是因为你的种族。”所以,他发起了一个组织叫“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SFFA),希望可以把种族和大学招生分开。他八年前起诉的哈佛和北卡大学的案子,终于走到美国的最高法院。

北卡罗来纳州副州长办公室幕僚长兼法律顾问 Brian LiVecchi 同意 Blum 的观点,并补充说,他认为平权法案在过去帮助了许多人,但现在正在伤害其他种族。

同样,北卡罗来纳州议长Tim Moores的法律顾问Sam Hayes也认同平权法案伤害了他们本应帮助的人的观点。尽管他是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校友,他表示“基于种族的招生政策是错误的。”他希望,在未来,“择优招生政策会加强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学生群体。”

北卡罗来纳州James G. Martin 学术复兴中心主席兼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校友 Jenna Robinson 进一步解释了平权法案的意外影响:“[通过平权法案] 录取亚裔美国人和美国白人的标准与录取非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学生的不同。”Robinson声称,这种歧视在高等教育中是不合适的。她认为录取应该基于能力。Robinson希望在全国的旗舰机构中提供平权法案危害的证据。

在过去的 15 年里,Robinson一直在一家致力于卓越高等教育的非营利研究型组织工作。通过研究,她了解到“在招生中使用种族标准影响到我们所有人。它们影响了受歧视的亚裔美国人,也使从中受益的学生处于不利地位。”根据Robinson的说法,当学生进入一个他们没有足够竞争力的环境时,他们就不会做到最好。他们会选择难度较低的专业,也不太可能继续上医学院和法学院。她指出,种族偏好正在伤害他们本应帮助的人。

参加集会的有不同种族和年龄的参与者,包括Free Black Thought组织。这个组织的使命是扩大很少听到的重要黑人的声音。倡导者谴责平权法案,声称它伤害了像黑人学生这样的少数群体,使学生们处于较低的水准。

Vijay Joho Chokal Ingam 是印裔美国人,几次申请医学院都不被录取。后来,他剃了光头,剪了睫毛,在录取过程中扮成美国黑人。虽然他的GPA 不是很好,却顺利被医学院录取。他把他的经历写成了《几乎是黑人:我如何通过假装黑人进入医学院的真实故事》这本书。

在集会现场,小记者们也见到了他。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种族影响教育是非常虚伪的。我就是活生生的证据。我不希望下一代面临与我相同的种族主义。这就是我来参加这次活动的原因。”

一位在集会上发言的Poolesville高中的亚裔学生希望,在未来,他能有和其他人一样的教育机会。他说:“我希望我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和挑选进入我梦寐以求的耶鲁大学。”

赵宇空是AACE的主席。他在2015年联合了64个亚裔美国人组织对哈佛大学针对亚裔歧视招生做法提起了诉讼。在活动即将结束时,他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说:“我们的诉求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招生歧视明显违反了宪法的第14修正案和1964的民权法。对于这次审理我很有信心和乐观,我认为法官们会认真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实现Martin Luther King Jr所说的,‘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会因为肤色而受到歧视’的理想。”当记者问他对这次活动的感受时,他说:“我今天非常感动,得到了不同的社区和民众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亚裔已经团结起来,为争取公平的权利而斗争。”

集会以演讲者和与会者的合影结束,随后游行穿过华盛顿特区,到达国会山。

 

 



公民集会  为公平教育鼓与呼

时隔25年,和妈妈先后采访李昌钰

李昌钰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美籍华人。2022年,我们蒙郡华人家长联合会的小记者俱乐部去采访国际领导力基金会(ILF)的年度颁奖会, 也得到采访他的机会。

听说我要去采访他,妈妈非常高兴。她告诉我25年前,她作为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曾经采访过李昌钰,那是他第一次受邀访问中国北京。妈妈花了很大的力气,委托央视的朋友从电视台的资料库中,找出了当年采访的珍贵录像,打印出她和李昌钰同框的一张照片。母女俩都可以采访一个人,了解到他25年前后的生活,是一个多么奇妙的经历啊!

李昌钰是一位法医科学家。他开始是警察,后来才转向法医学,成为法医学实验室第一位华裔主任。他参与过很多有名的案子, 比如 OJ Simpson案、 JonBenet Ramsay案、 Laci Peterson案。李昌钰认为自己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他打破“玻璃天花板”,成为第一位在那个职业里做到那么高位置的华裔。

第一次正式采访一位那么受尊敬的人物,大家还是比较拘谨。我们小记者提出第一个问题后,现场气氛还是比较紧张。我是第二个向他提问的,我把照片送给了他,解释了整个故事。他拿到照片说:“哇,谁是这位帅小伙?” 大家都笑了,气氛立马就活跃起来,一下采访就打开了。照片里还有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市长的李琬若,所以李昌钰就简单介绍了一下,推荐我们去读她的孩子们写她的书。然后,他举起另一张照片说:“这是我!我应该给我老婆看,我好帅啊!”大家又笑了。他把老婆叫了过来,说:“看我当年多年轻啊。” 当他听到这些照片是送给他的,高兴极了。他从口袋里拿出了很多自己的照片,让我选一个。他在照片后面签了个字,又写上了我的名字。

我问他这25年他生活里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又有什么没有变?他说他正式从警察局退休了,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了:研究、案子、教学。他说退休后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不用做那么多重要的决定。他说人生是需要做很多重要的决定的:大学、工作,等等。他虽然已经不是警察了,很多年轻的警察现在希望他可以回去领导他们。25年后,他还是得到尊敬的。他说因为当时基本上没有亚裔警察,能够做一位受到尊重的华裔警察就是一个亚裔的胜利。

通过对他的采访,了解他的故事,我感到我们作为华裔,通过自己努力,也可以在美国做出很大的成就。 跨过二十五年来采访同一个人真能发现各种各样的变化。两代人能够采访李昌钰的机会真是太有缘了!



时隔25年,和妈妈先后采访李昌钰